低息配资
皮海洲|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
8月6日,今年A股市场的第一牛股,同时也是涨幅最大的股票上纬新材,在年内涨幅高达1566.62%的情况下,终于在这一天收获了一个20%的跌停。
本来,股票价格在大幅上涨之后出现跌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。不过,上纬新材的这个跌停却有些特别。因为这个跌停不是市场本身的选择,而是人为造成的,是被“吓”出来的。
作为近期大幅上涨的一只股票,上纬新材最近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。为此,公司方面已累计发布10次异常波动、严重异常波动、交易风险提示公告,提示股票交易风险,并于7月31日至8月4日停牌核查3个交易日。不过,8月5日复牌后,该股仍然拉出20%的涨停,让该股年内涨幅达到了惊人的1566.62%。
在这种情况下,8月5日晚,公司方面再次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表示,公司股票价
格自2025年7月9日至2025年8月5日累计上涨1,320.05%,期间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。为此公司强调:如未来公司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,公司可能再次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连续停牌核查,投资者参与交易可能面临较大风险。
与此同时,上交所表示,上纬新材近期多次出现严重异常波动情形,部分投资者在交易该股过程中存在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、误导投资者正常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,上交所依规对相关投资者采取了暂停账户交易的自律监管措施。上交所再次提醒投资者关注风险,审慎参与,合规交易。
正是在公司与上交所的双拳出击下,上纬新材的股价终于在8月6日低开低走,并最终跌停。所以,上纬新材股价的跌停是“吓”出来的。一方面是来自上交所暂停部分账户交易引发的震慑力;另一方面就是公司方面拿停牌核查来吓唬投资者,表示如未来公司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,公司可能再次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连续停牌核查。
其实,不论是暂停股票账户交易还是停牌核查,都是目前针对股价异常波动的常规性的监管手段。实际上,停牌核查由于是公司层面的自查,从监管的角度来看,其作用还是较为有限的。回顾历史,很少有上市公司的停牌核查是真正查出问题来的。所以停牌核查基本上就是一个走过场。虽然停牌核查的目的,是希望通过停牌让市场冷静冷静;同时让上市公司查查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,但实际结果通常都是无功而返。至于暂停股票账户交易,因为直接针对的就是引发股价异动的账户,所以或多或少还是有一定震慑力的。
不过,在本文中,本人要谈论的主要是停牌核查这种准监管方式,建议上市公司不要拿停牌核查来吓唬投资者。毕竟公司层面的停牌核查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震慑力,以上纬新材为例,从7月31日到8月4日,该股票停牌3个交易日来核查,结果也没核查出实质性的东西出来,8月5日股票复牌,股票照样还是涨停。因此,这样的停牌核查意义其实并不大。
实际上,正因为停牌核查没有太大的震慑力,所以作为一种准监管方式,对停牌核查的使用,也应该是基于对股票炒作实行监管的一种需要,因此,该停牌核查时就该停牌核查,并不能作为吓唬投资者的一种手段,毕竟停牌核查并不具备吓唬人的功能。
也正因为停牌核查缺少震慑力的缘故,本人建议对这种准监管方式加以改进与完善,由上市公司层面的单边检查,改为上市公司与交易所的联动。毕竟作为上市公司单方面的检查,最多也只能查查有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而已,对于股价的异常波动,这是交易层面的事情,是上市公司所核查不了的。而这种交易层面的核查,则是交易所检查的范围。因此,只有二者联动,停牌核查才有意义,才有可能真正查出问题。
不仅如此,停牌核查也需要讲究及时性,不能姗姗来迟。以上纬新材为例,从7月9日到7月30日,该股涨幅达到了1083.42%,也即已涨成了10倍牛股,这时才迎来该公司的第一次停牌核查,这个反应是不是太迟钝了呢?前期介入的主力恐怕早就逃之夭夭了。
因此,在停牌核查这个问题上,需要监管部门拿出一个统一的停牌核查标准,比如,最迟在股价涨幅达到100%的时候,就需要进行第一次停牌核查。这远比涨成10倍牛股时再来停牌核查要及时得多,同时这也可以让停牌核查做到有章可循。
责编:刘安琪|审核:李震|监审:古筝低息配资
百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