芯片制造是个全球分工的活儿,从设备到材料低息配资,从软件到技术,没有哪个国家能单打独斗。
美国、日本、荷兰的芯片设备厂商,靠着技术优势,拿走了全球80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买家,一直是这些设备巨头的“金主”——前五大设备厂商里,应用材料、泛林、科磊、ASML、东京电子,超过40%的营收都来自中国,有的甚至超过50%。
但最近,这个“金主”开始“收紧钱包”了。日本东京电子,全球前五大芯片设备厂商之一,最近就因为中国市场的采购减少,不得不调整业绩预期。
东京电子二季度(4-6月)的财报显示,营收同比下滑1.0%,降到5495亿日圆(约267亿元),营业利润更是大跌12.7%,只剩1446亿日圆(约70亿元)。原本他们预测2025年度(2025年4月-2026年3月)营收和利润能增长,现在却改口说:营收要下滑3.4%,利润得跌18.3%。
为啥突然变脸?关键在中国市场。二季度东京电子在中国大陆的营收同比下滑23%,从去年同期的49.9%占比,降到38.6%(2121亿日元)。虽然中国还是他们最大的市场,但购买量明显少了。东京电子担心,接下来中国市场的采购还会继续减少,这才急着调整全年预期。
中国为啥不买那么多设备了?答案很简单:自己的设备自给率上来了。以前造芯片,很多设备得从国外买,现在国内企业在光刻机、刻蚀机、清洗设备等领域不断突破,能自己造的越来越多,自然不用像以前那样“扫货”了。
其实不只是东京电子,全球其他芯片设备厂商也在“瑟瑟发抖”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设备买家,一旦减少采购,整个产业链都得跟着抖三抖。过去这些厂商靠中国市场的订单“吃香喝辣”,现在中国自己能造了,他们的“饭碗”自然要小一圈。
说到底,芯片设备的竞争,本质是技术自主的竞争。中国从“买买买”到“造造造”,不仅是设备自给率提升的问题低息配资,更是整个芯片产业链向上游突破的信号。当中国能自己造出更多关键设备,全球芯片市场的格局,恐怕要重新洗牌了。
百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